再过几天就是11月8日,每年一度的记者节了,原本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可今天碰见许兆毅,他邀请历任团长部门负责人写一些关于记者团纪念的东西。一语打乱了我的思绪,是啊!我在那里曾工作了4年。
晚饭后又回到家,胡乱写下眼前的这点东西,过去的事情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流过。
大学生记者团是学院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又比较特殊的学生组织。六年来,在这个“赞新风,论学院纵横事;扬新人,话师生冷暖情”的团体里,学生记者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记录学院发生的重大变化,传递丰富多彩的医学信息,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大家通过记者团这个友谊和宣传的桥梁,为展示学院建设成果、活跃学院文化氛围提供了舞台,全院师生可以通过报纸、新闻网以及广播更及时、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学院各方面的信息。
大学生记者团是我人生路程中的一个驿站。驿站,以往人们泛指的是长途跋涉后歇脚的地方。而在我看来,这个驿站却是另外的一层意义,她是加油站,她是起飞港。
时间过得也真是太快,转眼之间,我从这个驿站已经走出去快三年了,初次接触记者团,感觉她是那么神秘、骄傲、自豪。我当时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日后会成为其中一员。2003年7月,大学生记者团在学生通讯社和广播站的优化组合下正式成立,记得刚成立不久,条件还比较“简陋”,没有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数码相机,没有《潺潺》,也没有咨询中心,也没有条件举办学生记者节……但是当初学生记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利用老师休息时间在电脑上输入稿件,对报纸进行反复的校对,经常因为采访、广播错开了吃饭时间,为了新闻里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要争论半天,开会更多的地点是在小操场之类的地方。 而“大学生记者团”也得到了学院许多领导和师生们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这些来自师生们的片片关爱令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新的工作学习环境,给人的是充实,给人的是压力。在这里,我要感谢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刚进记者团时,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此后的岁月里,大家都手把手教,不厌其烦地带,才让我逐步成长起来,是他们把我逐渐带入门槛的。在我看来,记者团是加油站,是我的第一课堂,一点不为过。在记者团期间,让我接触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抄不来的宝贵财富,也培养自己观察、思考能力。我出过宣传板,从事过采访、编辑,又干过摄影摄像,记者团是历练人的地方,在那里,只要你想干事,会有环境让你做一番事业出来的。
如今的记者团和成立初比起已是翻天覆地,也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也有了新的部门——学习方法咨询中心,设备也从当初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采访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像机,2006年还和其他兄弟院校成立了大学生记者联合会。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里,可那里却还留着我许多割舍不下的情节,再回到那里时,已是回娘家了,所幸的是,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与那里还有割不断的联系。我想,今后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会骄傲地回味,自己曾经是个学生记者,在心里,自己永远是个记者人。
回望那些深深浅浅的足印,有辛劳,有汗水,有收获,也有不足。五年的辛勤耕耘,冬去秋来,花落秋实,我们一如记者团刚成立时那样充满活力并满怀期盼。流水潺潺,润物无声,岁月沉淀过去,展望从这里开始。前路既有坎坷,也有坦途。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的目光将更加明亮睿智,她的胸怀将更加宽广辽阔,她的双手将更加坚强有力,她的步伐将更加豪迈坚定。
我们唯有把报纸、广播和杂志做好、做大、做强,我们才能对记者团工作有所贡献,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支持和关爱。
握手,诚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
携手,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记者团美好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