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志

李希贤:再话记者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李希贤

  星期日作为一个曾经是记者团一名学生记者的身份参加了第七届学生记者团的换届选举大会。

  从2003年7月正式成立的第一届学生记者团到如今的第七届,承载着许多人梦想和故事的悲与喜、成长和失败就如同学校那些杨花散似无定踪地飘散在曾经是学生记者的记忆中。

  成立之初的记者团可谓是兵强马壮,以学通社为底,广播站为补充,更有学通社元老级别的老学生记者鼎力相助。成立即谱写辉煌,运转便高效精良。

  现如今的记者团比当时更扩充了很多的职能,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工作成绩更加突出,成为吸引学校许多有志于文学青年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有几句话想与大家共勉。

  一是清楚定位。所谓清楚定位,就是要摆正位置,看清自己。要看看自己在团里是什么样的定位,在班里是什么样的定位,在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定位。首先从身份上说,大家在学校里最主要的身份都是学生,学生就是要学“生”,这里的“生”是指陌生的、未知的。大家来到学校都是要学习那些未知的知识和理论,学习一技之长,学习专业技能。这是第一个定位是学生身份的定位。第二个定位是学生记者的定位。学生记者只是一个称号,不代表荣誉和光环,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既然选择了要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就注定自己要为这个称呼去付出一些东西,付出并一定都能立刻得到回报。希望大家看中的是工作的过程,收获工作的快乐,而非期望工作的所得。记得上大一吴子奇教授在《形势政策课》第一节就寄语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意思是要珍惜大学的生活,更加注重那些工作的经历。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大意是:“鸟的翅膀一旦缚上了金子,那么它就再也飞不动了。”如果太在乎那些所谓的得,就会失去一些更珍贵的东西。第三个身份是团里的成员。既然作为一名团里的成员,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和领导,要把个人的成长与集体的成长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发展。

  二是团结合作。团结合作讲两个意思。第一是团的团结合作。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才会走到一起,才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学生记者,撑起一个共同的组织——学生记者团。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意思是说,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令尹子兰嫉妒屈原,怀王让屈原制定宪令,屈原草稿还未写完,令尹子兰看见想夺走,屈原不给,于是便到楚怀王那里告黑状,楚怀王大怒疏远了屈原,最后跳河自杀。李斯与韩非本来是同学,其才学不如韩非,对韩非常怀妒意。后来,李斯在秦国受到重用,做了丞相。可是秦王却喜爱读韩非的著作,并将韩非视作老师和知己。韩非到了秦国之后,本想借老同学李斯的光,一展自己的平生抱负。然而李斯深恐韩非受到重用而冷落了自己,竟然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并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其服毒自杀。这两个例子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毕竟大家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团结合作的作风是团里优良的作风传统。无论是成立之初的记者团还是前身学通社,大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互帮互助,如同姐妹弟兄。第二是班里的团结合作。大家在团里有一种归属感,也就说你认同这个组织和这个组织里的人,这是很好的。同样在班里也要有一种归属感,就是要和同宿舍的、同班级的同学相处融洽,毕竟那是你一起生活五年的同伴和好友。

  三是加强学习。加强学习有三方面的学习。第一是加强专业的学习。大家不管是不是学生记者,都脱离不了一种身份,就是学生。现在的教育又非义务教育,是父母花钱供子女上学,更应珍惜在校的每一分钟。学习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踏踏实实,不要被周围的一些“手风琴”、“侥幸论”所迷惑,毕竟学下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二是加强新闻方面的学习。多看报纸、多看网站上一些重点的新闻和报道,我想这是比较简捷的学习方法,体会别人成功的东西,感悟自己的实际收获,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三是其他专业的学习。学校主楼前的两块纪念石上,一块刻着“精勤不倦”,一块刻着“博极医源”,极是顶端、最高点、尽头的意思,博是多、广、大的意思。“精勤不倦”说的是学习的态度和作为,“博极医源”则说得是要达到的最终境界。同样我们学习也要博、广、大,多涉猎,多学习。本身中医就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美和谐体,涉及医史文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求我们知识要博、见识要广、学问要大。温家宝在今年的读书日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是没有希望的人。

  只言片语,不成系统,不到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