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志

李奇敏:在记者团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李奇敏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写的书,生命的暗淡与辉煌是书中永恒的主题。在大学中我很有幸加入记者团,从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或许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依稀记得在旧校区的食堂门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记者团编辑部的报名表。接着在二阶进行笔试,在记者团办公室进行面试,说老实话,我的文采功底并不佳,只是简单的喜欢记录生活的感慨。善感而又多愁。简单的认为所谓编辑就得有笔墨才情,写稿子,后来才慢慢知道我所谓的那种工作是记者部的事情。而真正考验我们的是电脑操作技能及很强的审美能力。而这两项,在我这里基本为零。
面试那天,我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评估排版质量的标准,又查看了相关《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的排版格式。当宋思敏学姐问我所有问题时我都振振有词,后来想想表现的真的有些过于强势了,其实我都是假把式。当成功的进入试用期时,我面临着所有的难题,首先最大的障碍我没有电脑,尽管杨凭祥学姐苦口婆心的教我,我做了所有笔记,可没有机器,一切都白搭。办公室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脑,清楚记得,那次感冒忍着头痛,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没有玻璃、任凭寒风肆虐的办公室里,我在打一篇篇的稿子。如今想想,确实笨的可以。在准备好稿子、在信息管理中心下载好图片。我真正要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面对全新的方正飞腾软件,我虽然可以简单的操作,可对于它们我并不熟,在这其中,我很感谢同是试用期的杨灯。他教会我很多技能,虽然他最终没留下,但我一直拜他为师,在我看来他比我优秀一百倍,他熟通电脑技术,虽然我这个徒弟很让他丢脸,只是方正飞腾软件的下载他教了我三遍,可到如今我只能按着他给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下来。我打心眼里感激、佩服他。

  试用期的日子很是忙碌,写文章、校稿子、发报纸、排版练习,编辑部的任务占据着我时间的一多半,有时真的想放弃,可想想都坚持了好久,就忍忍过去了。希望可以通过试用期,成为编辑部正式的一员后可以稍稍轻松一些。

  后来,我如愿了,当看到录取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时,觉得一切都值了。

  年后开学伊始,我搬到了新校区,全团例会见到了记者团的全体人员,现在想想也不知干了什么,但每日都忙忙碌碌。最难忘的应该是杂志排版了吧。来到新校区,没有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而杂志的排版几乎折磨了我整整一个月,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向家里提出买电脑的请求,就这样,我买了一台电脑,终于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排版了。那个周末,离部长要求交作业的时间快到了,我花费一天一夜加工整理了,做到我认为还可以的样子。毕竟第一次排杂志,很多方面,我都很差吧,在周三的部例会上,部长批评的我体无完肤,那一刻,心里真不是滋味,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排斥这个地方了。因为每天事情很多,自己的课程也落下很多。在这里我找不到自我满足感,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在这里,我想到了逃避,在退与不退间苦苦挣扎,这是我这学期的极度低迷期,那状态,现在想想都揪心。

  迎来我在这里重生的时机应该是换届之时。会上老记者的离退感言,让我深深明白每一个过来的记者人都曾经苦苦迷茫、徘徊、彷徨过、奋进过、退缩过。幸运的是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留给他们更多的是收获、是不舍。想想都是这么苦过来的。何况这仅有的苦只占据过程的一小部分。而换届也让部里有了新的朝气,与小伙伴友谊的改善,也让我心里舒坦了一些,纵使每周一次的排版练习真的有时让人很忙碌。但一切都坚持过来了。

  而如今,我退团了,心里五味杂陈。

  回想过去的日子,在这里更多的是收获吧,它让我重新认知自己的能力。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本领。完善自己的孤僻性格等等有很大收获。它是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人生的一个小片段。我将受益终身。

  老师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你一直做就是赢家!”从记者团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处,坚持下来就可以成为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