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志

贾鹏:记者团•青春不散场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贾鹏

  前言:青春不散场,因为有着共同的信念;青春不散场,因为有着共同的怀念。以此文献给记者团,我离开,也不曾离开。

  早应该是退团一年的老记者了,却因为厚脸皮又在这里呆了一年。去年大约这个时候,把与我2011年一同进来的老家伙们全都送走,这里已经没有再比我资历老的记者。回去寝室,翻着这几年来在团里的合影,多一些人少一些人都快成了家常便饭。其中有两张照片,是真的只有相同的一个人,那就是我。不对,还有李龙老师。也就是说,这四年以来,固定的人就只有我和李老师。

  我们总是在春天换届,也真是一个好的时节。屋外,春日暖暖,花红柳绿,充满生机;而屋内,上午是精彩的竞聘演讲,激烈的竞争,一派青春昂扬,满是掌声回荡;可下午,因为不舍,因为回忆,因为留恋,因为寄托,有人眼眶红红,有人声涕俱下,有人笑着含泪,有人泪中带笑。在这里四年,个人很喜欢两件事:一是招新,一是换届。而这些,也恰好是记者团的轮回。人避免不了聚散离合。都爱形容,记者团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看来,这句话里却饱含着心酸。青春太过短暂,大学太过短暂,你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了脚,为它的付出和努力刚显示了成果,你却要面对离开,换作是谁,也会不舍,也该会流泪。无论是曾经老校区的会议室,还是现在新校区的会议室,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情感。那年我大一,傻呆呆的看着学长学姐退团时痛哭的样子,陪着他们流泪,想着几年后我退团时,大家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总结了一下,加上今年我退团,自己参加了四次记者团换届,惊人的发现,那种感觉,没有变过。

  那时候,老师念到退团记者名单,从我的对面齐刷刷的站起来一堆人,那是记者团曾经的顶梁柱。顿时感觉,手足无措,不知道以后没有他们的日子该怎样撑起这个家。同时,他们的眼睛里告诉我在拿到属于自己的退团证书时的满足却又难过。轮到自己了,我看到那些还在团的孩子们傻傻的看着我们,而我自己接过证书的一刻,脑子一片空白,心里念叨着:“就这样,真的结束了。”不一样的情景,一样的心境,曾经那是我,现在是他们;曾经是他们,现在换做我。

  记者团有这样一种魅力,多少年来,“家”的称呼没有变过;明明有着很严厉的纪律和规章,对它却不生畏,只是深深的爱着;没有多少利益,工作量很大,可是就是愿意为之熬夜,逃课,奔波;老师平时也很忙,和大家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然而团里的孩子们说起来他们,永远是关心,和蔼;曾经的破编辑部,大家没事干就爱过去转转,钥匙几乎人手一把……也总会有些东西,深深的烙上记者团的印记。绿色的海报、院报上“学生记者”、“深深荡响紫风铃,声声送出祝福音”、中心放映室、“潺潺”……这就是我的记者团,我的青春里最深深的回忆。

  离开也有几日了,多少有些迷茫和失去感。就像谈了四年爱情的恋人,这四年里想着念着,时刻牵绊着的一个人,突然失去了联系。所有因此养成的习惯,有些不得不改。不过,静静的在一旁看着它,孩子们成长的很快,也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过老一辈的旗帜,将记者团发展的更加壮大。我相信接班人的坚强和智慧,也相信记者团将来的美好。而退团不离团的信念也会被我们继承,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我曾是这里的一份子,我是记者团人。我曾来过,也失去过,感受过这里的欢与乐,苦与涩。我会带着与你们一同包饺子的温馨,一同开运动会时的激情,一同举办联欢会的快乐,还有那些年的努力奋斗,苦恼烦躁,青涩迷茫,这里的所有的爱,你们的名字和笑过哭过的脸庞,继续生活。而你们,也请记得即使再做多少年团长也是个“贾”的我。

  我的青春等于大学等于记者团。青春这场大戏中,因为我的选择,设定成了以记者团为背景的剧目。时光匆匆走过,退团了,大四了,快毕业了,大学结束了,青春谢幕了。退团时捐的书,也许书页会泛黄,字迹会模糊,但那里面诉说的青春会永远定格在那里,只不过另一个青春的他会翻阅着这本你的青春的书籍。也因此,青春不会散场,来来往往,无论你我,也只是说着同一个故事:记者团,我爱这里。